简介
稀有经验:艾老思老师几乎经历了腾讯各种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业务(搜索、社交、游戏、移动、电商、微博、音视频等),也经历了互联网各种岗位(产品、运营、研发、管理),更主导过横跨公司9大BG上百个部门的巨型技术变革项目,还总结了腾讯第一个产品研发模型——极速模型,既具备高层视野,又具备一线经验,还具备组织变革能力。
自成体系:艾老思独创的“产品型组织”与“极速产品研发”方法论,分别解决了组织创新管理和产品创新研发的两大难题,也是互联网+时代仅有的可行理论体系,已经直接见效于步步高、深交所、美的、顺丰、K米等企业转型创新的关键阶段。
课程时长
2天(12H)
分享提纲
1. 入门篇:初识极速 | 1.1产品研发的“慢低乱” 1.1.1 产品研发为什么缓慢 1.1.2人多为什么效率更低 1.1.3项目管理为什么混乱 Ø 研讨:我们TOP3的问题是什么? 1.2“特殊”的互联网产品研发 1.2.1互联网产品为什么要极速? 1.2.2研发方法演进的四个阶段 1.2.3为什么传统研发方法不适用了? Ø 案例:从投行CRM到QQ农场 1.3“不得不”升级的底层思维 1.3.1互联网时代的变化:不确定性 1.3.2互联网产品研发的变化:趋近正确 1.3.3 互联网产品管理的变化 Ø 案例:美的产品研发 1.4“创新”的极速产品研发 1.4.1腾讯的第一个研发模型 1.4.2极速是敏捷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分支 1.4.3历经十年的磨练与演进 1.4.4适配互联网+复杂产品 1.4.5 极速的核心思想 1.4.6火箭模型 |
2.核心篇:掌握极速 | 2.1核心的特性管理 2.1.1需求vs.特性 2.1.2低质特性--先天不足 2.1.3方法:VISSTEE 2.1.4方法:动态特性管理 2.1.5工具:特性池 2.1.6方法:MoSCoW优先级评估法 2.1.7可怕的大需求 2.1.8方法:特性裂解 2.2极简的研发流程 2.2.1极速项目启动 2.2.2方法:易操作的MVP 2.2.3工具:初始产品版本 2.2.4如何进入产品高速迭代? 2.2.5方法:周迭代 2.2.6工具:迭代日历 2.2.7方法:全程高频次短周期反馈闭环 2.2.8特性生命周期 2.2.9方法:状态驱动开发 2.3极轻的项目管理 2.3.1方法:极轻迭代计划 2.3.2动态优先级管理 2.3.3亮点:全覆盖变更管理 2.3.4方法:多角色时间复用 2.3.5基于速度的风险管理 2.3.6方法:极速工作量评估 2.3.7最简进度管理 2.3.8工具:每日晨会 2.3.9全面可视化管理 2.4创业的团队组成 2.4.1从职能化到项目化再到产品化 2.4.2目标一致的团队 2.4.3方法:创业小团队 2.4.4方法:产品经理负责制 2.4.5工具:领域专家 2.4.6是否需要项目经理? 2.4.7数据驱动的自驱模式 2.4.8工具:月度考核季度激励 2.4.9方法:面向阶段结果的数据指标考核体系 2.5有损的质量管理 2.5.1接受不完美的新常态 2.5.2切换到互联网红利模式 2.5.3用速度对冲BUG 2.5.4工具:全面数据监控 2.5.5方法:每日第一件事--看数据 2.5.6有限自动化 2.5.7工具:自动化监控测试 2.5.8破除一刀切质量理念 2.5.9方法:分级质量管理 2.5.10免费聘请最好的测试员 2.5.11方法:用户测试 2.6灰度的持续发布 2.6.1废除革命式交付模式 2.6.2掌握发布主动权 2.6.3方法:发布节奏 2.6.4工具:发布计划 2.6.5工具:发布时间点选择 2.6.6从持续集成到持续交付再到持续发布 2.6.7方法:灰度发布 2.6.8工具:发布策略 2.6.9按需产品发布模式 2.6.10方法:版本火车 2.6.11工具:极速反馈处理 2.6.12工具:发布评审机制 |
3. 进阶篇:复杂极速 | 3.1双线并行研发模式 3.1.1如何既能优化线上产品又能开发新特性? 3.1.2建立运营游击队 3.1.3方法:持续发布线 3.1.4建立开发正规军 3.1.5方法:特性开发线 3.1.6方法:双线交互机制 Ø 案例:深交所双线研发模式 3.2互联网+产品研发模式 3.2.1如何应对极端复杂的手机、手表、服务器三端协同研发? 3.2.2何为互联网+产品研发? 3.2.3方法:软硬件解耦 3.2.4方法:线上线下解耦 Ø 案例: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研发模式 3.3大型产品分治管理 3.3.1如何让200人像20人一样极速? 3.3.2子产品拆分 3.3.3团队分治 3.3.4方法:分治的四重标准 3.3.5方法:子产品协同 Ø 案例:微信1300人团队分治管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