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简介
如果问中国和美国互联网公司都有什么差别,很多人会回答:低效加班文化。最近爆出的 996 大讨论,正反映出国内很多公司拼工时的做法,以及程序员群体对这种做法的反感情绪。“拼工时”说到底是为提高产出,但国内互联网产业已经步入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过渡期,人力成本逐渐提高,通过糙快猛打拼和 996 加班去抢占市场获得机会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少。至此,只有提高效能才是出路。事实上,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研发效能的重要性,很多百人研发规模的公司开始组建专门的效能团队,着手提高公司的整体效能。然而,因为软件开发的灵活性,导致研发效能的提高需要关注的点太多、可以使用的方法也很多,结果就是不知道从何处着手,或者是花了精力、加大了投入却看不到效果,甚至产出抵不上投入。整个研发过程环节很多,到底该从哪里下手?通过设置的度量标准来看,某个指标明显提高了,但却看不到总体效果,而且引发了团队抱怨以及团队间的矛盾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团队成员虽然执行力强,但是不愿意思考,应该创建怎样的公司文化来激发创新?
本课程基于硅谷和国内多年的从业经验,从研发流程、工程方法、个人效能、管理和文化这四个方向入手,系统介绍研发效能的理论和实践,探讨协同、开发、测试、运维等关键研发步骤中高效的工程方法。
课程收益
1. 掌握高效研发的流程
2. 了解代码的原子性
受众人群
总经理、技术部门主管、项目经理、团队领导
课程周期
1天(6小时)
课程大纲
主题 | 内容 |
一、高效研发流程及分支管理实践 | Why : 1.为何要关注研发效能? How: 2.效能定义和模型 3.高效研发流程 4.分支管理 |
二、代码原子性,高效Git工作流及代码审查 | 1.代码原子性 2.高效Git工作流 3.代码审查 |
三、激励开发者主动性,从根本上提供高效研发原动力 | 1.激发内驱力在软件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2.从驱动力层次出发有效激发内驱力 3.拥有掌控- Netflix 案例 4.拥有掌控 - Facebook 案例 5.感知进步 |
四、硅谷高效团队组织结构设计和演进如何保持组织的活力和高效 | 1.全栈小分队:高效团队自治 2.建立连接:促进全局的高效 3.持续演化团队结构:应对永恒的变化 4.绩效考评:最基本的激励控制手段 5.分享总结:从人、流程、工具的顺序入手进行提 |